九嶷思法 | 六学子殒命浮选槽:能否震醒安全形式主义?
2025-07-31 15:06:5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左爽 | 作者:杨友林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166

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友林

为何标榜“隐患消除”的崭新设备,竟在参观途中化身噬人巨口?2025年7月23日,东北大学6名学子在中金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乌努格吐山铜钼矿浮选车间,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矿浆槽身亡。当“溺亡”的官方定性轻描淡写地带过这场工业惨剧,我们不得不诘问:安全报告上金光熠熠的“100%达标”,究竟掩盖了多少嗜血的形式主义脓疮?

格栅板的轰然断裂,暴露出法律防线的全面崩塌。现场勘查显示,十米深槽内,剧毒矿浆裹挟强腐蚀性浮选剂,人体坠入后会遭受物理窒息与化学灼伤双重绞杀,这远非“溺亡”所能概括的残酷死亡,直指企业安全防护体系的致命缺失。更令人心寒的是,涉事企业年初刚高调宣布完成格栅板更换项目“消除隐患”,7月11日还在安委会部署风险排查;中金黄金2024年ESG报告更标榜内蒙古矿业“全面覆盖排查安全隐患”。然而,这些纸面誓言在消逝的生命面前沦为刺骨讽刺。当法律利剑斩落:直接责任人面临刑诉、企业领受顶格处罚、民事赔偿程序启动,这一切在青春的骤然消逝前皆成苍白的注脚。

这场惨剧更是安全治理系统性溃烂的典型切片。中金黄金旗下近年频现荒诞违规:2024年,包头鑫达黄金因“对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”被罚,河南金渠黄金因“自救器未定期更换”受处……这些基础到可笑的疏漏,无情戳穿了某些央企的“标准魔术”:汇报时高举国际标准,迎检时挥舞行业标准,执行时却跌破国标底线。更可悲的是,涉事矿场事故前密集开展安全协会调研、“安全管理卓越杯”竞赛等多项安全活动,基层却深陷“填表式防控”的泥沼。

终结悲剧亟需构建穿透式治理体系。刑事追责必须突破“丢车保帅”的窠臼,当前仅聚焦现场人员追责的模式亟待扭转,中高层责任落实不力的痼疾也须根治。技术防御需植入物联网实时监测;管理防御当强化“四不两直”突击检查;文化防御则要建立“安全吹哨人”刚性保护机制,令生命价值真正凌驾利润之上。对于高校,教育部规定的校外实践“双审批”制度与专业安全员全程监护若落实到位,或可避免几十名师生同时置身险境的混乱局面。

调查组的进驻仅是起点。我们期待问责利刃溯及源头——从格栅板验收的签字者,到安全数据的编造者;从批准学生进入高危区域的决策者,到默许形式主义的安全监管者。安全绝非荣誉墙上的镀金奖杯,更非报表里虚幻的百分百达标率,它是设备上永不松动的螺栓,是危机时瞬间响彻的警报,是融入血脉的生命敬畏。唯以法治重典斩断“带血GDP”的锁链,方能让六缕英魂化作安全治理的真正涅槃。

责编:左爽

一审:左爽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